Monday, June 5, 2006

年鑑學派@@

二十世紀初,法國史學受實證主義影響,以政治、軍事、外交史為主要研究對象,漠視一次大戰後產生的嚴重社會與經濟問題,由Herri Berr在1900年創立的《歷史綜合評論》雜誌就抨擊上述第一項學科分隔所引起的問題,他是對年鑑學派影響最大的法國歷史學家,他提倡歷史學家打破過份專門化所造成的歷史研究的狹隘性,主動和其他學科的專家進行合作。歷史綜合評論培養了年輕的年鑑學派第一代人物,裡面的兩位編輯Marc Bloch, Lucien Febvre於1929年共同創辦了《經濟社會史年鑑》雜誌,成為年鑑學派運動的開端。


年鑑學派發展大致經歷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1929年到1945年,

第二階段從1945到1968年,

第三階段為1968年之後。

代表人物為:Lucien Febvre、Marc Bloch(第一代);Fernand Braudel、夏爾‧莫拉澤(第二代);雅克‧勒高夫、Emmanuel Le Roy Ladurie(第三代),第三代也是所謂的「新史學」的 開端。


年鑑學派基本概念包括:

1.以問題導向、分析的歷史取代傳統的事件敘述

2.以人類所有活動的歷史取代過去以政治為主幹的歷史

3.多學科性—與其他學科合作( 包括地理學、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語言學、社會人類學…)。



年鑑學派可分為三個時期,初創時期—1929-1945、1945-1967 Braudel 時代以及1968年以後。



  • 1929-1945—初創時期:


Lucien Febvre費夫爾、Marc Bloch布洛克(第一代)。

這兩位學者是年鑑學派的創始人,在1929年創辦了《經濟社會史年鑑》雜誌,滿懷理想的經營,費夫爾圓融,布洛克這位在里昂出生的猶太籍學者相當愛國,雖然兩人後期因對雜誌的經營理念不同而爭吵,但卻是像是兄弟一樣互相給予意見,對第一代年鑑學派的奠基功不可沒。



  • 1945-1967 Braudel 布勞岱時代:


Braudel是這時代的領導人物,年鑑學派之所以能夠在此時成為法國史學界的中心,除了此時期適逢冷戰,Braudel提出的中時段史觀很能解釋當時局勢外,還因為他掌握了巴黎所榜學院的院長職位,他本身的特質強勢,因此成為年鑑學派第二代十分鮮明的典範。



周:

他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就是「地中海世界」。全書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份描寫地中海地區10個國家的地理環境,第二部分主要研究16世紀地中海地區的社會和經濟狀況,第三部分才是16世紀地中海地區的政治、軍事史。該書的出版在年鑑學派的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顛覆一般歷史研究的順序,提供了地中海歷史研究的整體觀。


1958年,Braudel發表了一篇重要論文,題為《歷史與社會科學:長時段》,全面闡述了他的長時段歷史觀。他認為,歷史學所以不同於其他社會科學,主要體現在時間概念上。歷史時間就像電波一樣,有短波、中波和長波之分,布羅代爾分別稱為短時段、中時段和長時段。


所謂短時段,也叫事件或政治時間,主要是歷史上突發的現象,如革命、戰爭。地震等等;中時段,也叫局勢或社會時間,是在一定時期內發生變化形成一定週期和結構的現象,如人口的消長、物價的升降、生產的增減;長時段,也叫結構或自然時間,主要指歷史上在幾個世紀中長期不變和變化極慢的現象,如地理氣候、生態環境、社會組織、思想傳統等等。他認為短時段現象只構成了歷史的表面層次,它轉瞬即逝,對整個歷史進程只起微小的作用。中時段現象對歷史進程起著直接和重要的作用。只有長時段現象才構成歷史的深層結構,構成整個歷史發展的基礎,對歷史進程起著決定性和根本的作用。因此,歷史學家只有借助長時段的觀點,研究長時段的歷史現象,才能從根本上把握歷史的總體。這一觀點成為布羅代爾全部歷史思想的出發點。



  • 1968-1989-新史學階段:


1968年,Braudel辭去了年鑑雜誌主編的職務,由年輕一代的史學家雅克‧勒高夫、Emmanuel Le Roy Ladurie接任,發展到第三階段的年鑑學派,出現了一些引人注目的變化:傳統年鑑學派提倡總體史學,把社會看成一個有機聯繫的整體,而第三代學人卻認為歷史的間斷姓氏決定一切的元素,因此它們研究的都是一些歷史上孤立的現象。另外,傳統的政治史和人物史也開始復興,以致於許多人反對把第三代學人算入年鑑學派範圍,而籠統稱為「新史學」。70年代後,更多的學人開始轉向心態史研究,涉及的問題有集團心理、生死觀、對性和宗教的看法等。


此時段的重要社會現象包括美國在世界體系的霸權地位相對衰退與不結盟國家運動,美國霸權衰退可從三方面來看—60年代後日本和西歐經濟攀升、美國對第三世界直接干預減弱與社會主義國家改組。


其中,1968年最重要的影響莫過於世界革命。世界革命針對舊左派的三種反體系運動興起,例如:發生在西方世界的第二國際運動、發生在社會主義國家的第三國際運動,以及發生在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運動,然而這些反體系運動都不算真正成功,因為它們原先訴求改善舊有體制的口號並沒有因為打倒舊政府而達成。不過,由於世界革命,衝擊大學知識份子的生活,使得大學體制跟著改組,新保守主義和馬克斯主義、婦女運動等原本居於弱勢的議題如今亦在大學獲得合法地位。


No comments: